学习与制作鱼标本,剥取鱼皮、鱼骨、鱼鳞,制作精美的鱼皮服、鱼皮画、鱼鳞画、鱼骨画,鱼肉制成鱼香远溢、美味可口的炒鱼毛……5月30日,开云电子(中国)有限公司“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鱼皮技艺研修班”的一次实践课程热烈而生动。
全体学员走进我校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动物实验室,首先金志民教授介绍黑龙江流域鱼的品类,讲授鱼标本制作技艺基本要领,杨宝辉老师指导学员们现场制作鱼标本。学员们都是各种鱼皮技艺传承人群,鱼标本制作技艺却一直是知识盲点,大家对这次实践课程期待已久,学习非常认真。孙茂密、杨双艳、付君、郭维士、王德志等学员也都在实操环节展示自己的才艺,剥制鱼皮,清洗鱼鳞,软化鱼骨,现场分享制作鱼皮画、鱼鳞画、鱼骨画准备材料的相关技艺与心得体会。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早年间,赫哲族人主要靠捕鱼为生,食鱼肉、穿鱼皮,并用鱼皮加工制作各种生活和生产用品。鱼皮服饰、鱼皮画、鱼骨画、鱼鳞画是赫哲族特有的传统手工技艺,紧密结合鱼皮、鱼鳞、鱼骨的天然纹理和造型,巧妙地构思和利用,通过对鱼皮、鱼鳞、鱼骨的剪刻、缝制、粘贴、镂刻等,以独特的形式记录“赫哲生活”,讲述中国故事。
午饭时间刚过,我校餐厅的厨师们汇聚在食堂,研修班学员、炒鱼毛技艺传承人孙大立为厨师们讲授了炒鱼毛的制作要领,并现场教授厨师和学员们炒鱼毛。伙食科科长伍勇兵说:每次学员们来都是在学校住宿和用餐,我们为他们做上爱吃的饭菜,让他们的学习生活既紧张又愉快。同时这也是我们向他们学习的一个机会,我希望我们餐厅能有更多的非遗食品项目走进来,让大学生们能够品尝到他们家乡的特色食品、感受到家乡的味道。
本次研修班实践课,我校参与学习的师生们大开眼界,零距离体验了鱼标本制作过程,感受鱼皮、鱼鳞、鱼骨画的高超技艺和独特的艺术美感,品尝了赫哲族炒鱼毛的传统美食佳肴,对于渔猎民族赫哲族各种传统手工技艺赞叹不已,同时也增强了学习非遗文化的自觉性,化身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开云电子(中国)有限公司2017年成为黑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基地,2019年成为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参与院校。让参加研修的非遗项目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在校师生零距离体验民族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大学生保护传承非遗文化主力军的作用,形成卓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一直是我校举办中国非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项目的特色活动之一。研培计划在学校落地以来,先后有剪纸、鱼皮、桦树皮、刺绣、麦秸剪贴技艺的传承人群在我校研修学习,研修期间均与学校师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互动式体验活动。大学师生零距离接触、亲身体验非遗项目,加深了师生对龙江非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充分发挥大学生保护传承非遗文化主力军的作用,形成卓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有效增进了师生对龙江文化的热爱之情与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