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院楷模
喜报!我校校友文竹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2021年06月30日 16:41 (点击次数:)

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大活动之一,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28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我省9名优秀共产党员、9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15个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在会上光荣接受表彰。我校校友2013届应用英语学院毕业生文竹,现为漠河市北极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北极流动党员驿站党支部书记、站长,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牢记初心 勇担使命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文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清代名吏、文学家郑燮为常青竹而作的诗句。在中国纬度最高、位置最北的黑龙江省漠河市,就有这样一株“北极竹 ”:她扎根于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5度的苦寒之地,用节节高品诠释着戍边荣耀,用脉脉清香温润着极地芳华。她就是漠河市北极镇党委宣传委员、北极流动党员驿站站长——文竹。

素心如竹

小村干部干出大作为

2013年8月,从开云电子(中国)有限公司毕业的文竹,放弃了招聘会上阿里巴巴集团的邀请,怀揣着建设家乡的梦想,参加了全省大学生村干部考试,被录用为漠河市北极镇洛古河村党支书记助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生于漠河的文竹,背着艾青的著名诗句,喜滋滋地来村里报到。但上任之初,这片土地就真的让她流下泪来。

洛古河村地处黑龙江源头,与俄罗斯波克罗夫村隔江相望。距漠河城90多公里,离北极镇政府也要50多公里。交通闭塞,没有班车。遇到大雪封山,村子便与世隔绝。全村47户、84人。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大多是幼龄小童和白发老人,有的村民甚至几十年都没出过村子。

村里没有宿舍,文竹只能一个人住在村委会。没有窗帘,她用报纸糊住窗户。第一晚,暴雨忽至,电闪雷鸣,窗户噼里啪啦直响,吓得她头皮发麻、哇哇大哭。更糟的是没有室内卫生间,去厕所只能去村里唯一的公厕。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孤身去公厕,文竹无论如何提不起勇气。为了减少晚上如厕次数,她午后就不吃东西,也不敢喝水,不到两周就瘦了10斤。她终于明白为什么妈妈得知她去农村,病了一个星期,嗓子都说不出话来。

理想的落差、艰苦的环境、枯燥的生活、独处的寂寞、夜晚的恐惧……文竹病倒了。在一次完成迎检任务的当晚,她高烧41度,村干部连夜开车送她到县里医院,连打了7天点滴。家人以为她会打退堂鼓,没想到,病刚好一点,倔强的文竹再次逆流而上,回到了黑龙江源头第一村。因为,村书记的一句话,让她把洛古河村当成了自己“青春梦”启航的地方。

“村里14个党员,60岁以上的8个。我就盼着来个大学生,以前来过两个,但都没呆上两个星期,真盼着你能待长一点,给咱支部添点希望!”村党支部书记刘潍方的话深深烙印在文竹心底。

素心如竹,再苦的地方也要扎下根。挨家挨户熟悉村情,逐条逐项理顺工作,文竹认认真真地当起了“村干部”。

81岁的李江是村里老党员,没念过几天书的他能把党章倒背如流。他说:“咱是党员,党章的字咱得认得,党章的话咱得背下来。”老党员的话深深触动了文竹。针对党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实际,她采取“用电脑看视频、用微信上党课、用大喇叭听党章”的方法,让党员参学率从原来不足50%增加到95%;她组建了文艺宣传队,联合驻地部队在“七一”“八一”期间,与村民联合开展活动;推出了“身在龙江源、走在群众前”党建载体,开展农民党员设岗定责,选树致富带富典型,帮家庭宾馆、游艇协会开展网上订单……洛古河村从软弱涣散村转化为省级文明村、戍边为民模范村。

2014年12月,村“两委”换届,文竹高票当选为村支委委员。这是洛古河村第一次把选票投给了一个“外来人”。她也成为漠河有史以来选出的年纪最轻、学历最高的村“两委”成员。

志心如竹

小岗位当成大舞台

2016年,乡镇党委集中换届。已经签完大学生村干部续聘合同的文竹,作为换届“三类人”中的大学生村干部,成功当选为北极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

“你都快三十了,赶紧琢磨回城找个男朋友!”每次放假回家,文妈妈反复唠叨这一句话。

“在穷乡僻壤当个没实权、没实惠的宣传委员有什么劲!”每次聊天,好友揶揄文竹都用这一个话题。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喜欢舞文弄墨的文竹,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读到的一句诗,写成书法,挂在桌前,作为自己在新岗位的座右铭。从黑龙江源头第一村村民眼中的“文闺女”,到“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北极镇党委班子成员中年龄最小“小竹子”,三年多的实践学习和党性锤炼,文竹从一名懵懂的大学生村干部成长为优秀的基层党务工作者。

文竹深知,北极镇是漠河市的窗口,每年赛事繁多,游客云集。做好宣传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她把精神文明创建作为推动中心工作重要抓手,定制度、抓对标、做策划、搞活动。她组建北极文艺宣传队,策划“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依托“五一”“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进行文艺汇演;评选“北极先锋之星”“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开办“道德讲堂”“北极村夜校”,参与人数3000余人次。2018年,北极村被评为全省农村思想政治示范点,洛古河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镇标兵,村民曲彩虹一家被评为省级文明家庭,北极边边防大队边防派出所和北极镇政府评为军警民共建共育先进集体。

初心如竹

小驿站做成大堡垒

在素有“神州北极”“金鸡之冠”美誉的漠河市北极镇北极村,一座木屋成了5A级景区的新晋“网红地标”,这就是北极流动党员驿站。

2017年5月20日,按照市委开展“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党建载体的总体部署,北极镇开展“党建进景区”活动,在繁华地带筹建北极流动党员驿站。性格有冲劲、工作有韧劲的文竹被任命为站长,她以策划者、建设者、参与者的多重身份,见证了驿站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三次升级扩建过程。

万事开头难。只有8平米的第一代驿站是一个简易的移动板房,天热时闷不透气,天凉时冻手冻脚。投入使用的第一天,很多游客都站在外面观望,没有一位主动亮明党员身份的。第二天,有一些游客进来了,但不是问路就是找卫生间。文竹坐不住了。第三天,她主动出击,做卡片、发传单、刷朋友圈,全方位开展宣传;她把目光锁定到一群身穿绿色军装、头戴五角红星帽的人,主动上前宣传,邀请他们进驿站参观。原来这个团队是全国毛泽东思想红歌队,队里党员听到文竹的讲解,主动亮明党员身份,登记、签名、重温入党誓词,并在旅游期间主动认领了“边境政策宣传”“旅游市场监督”“生态环境保护”3个类别的党员志愿服务岗。

迎来驿站第一个“开门红”,文竹信心倍增。她每天不厌其烦地向游客党员推介北极党建工作和驿站服务功能。枯燥的讲解词,她能根据流动党员的年龄和职业举一反三,讲出不同的韵味。流动党员要过组织生活,她负责策划;游客受了轻伤,她提供应急救助;游客丢了钱包,她发动志愿者帮助寻找;来了台湾游客,她用行动诠释戍边赤子的情怀;来了外国游客,她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寒来暑往,冬去春归,文竹把驿站做成了温暖的家,风里雨里,总留一盏灯光,带给外乡人温暖。她把驿站做成了闪亮的名片,寒来暑往,一张笑脸,传递北极正能量。

驿站是初心归航的港湾,更是重焕初心的起点。来自上海、杭州、成都、云南等地的返乡知青,重温入党誓词,再忆北极芳华,泪流满面地把留言写了整整一本!来自北京的一个革命之家,90多岁的爷爷是老革命,爸爸是现役军人,7岁的小孙子刚学认字。爷爷教孙子把入党誓词一个字一个字的念下来。小孙子读得认真,爷爷一边抹眼泪一边说:“我是火线上入党的,这辈子没哭过,军人流血流汗不流泪。我今年90岁了,今天在中国最北的流动党员驿站,我和我的儿子、孙子,在这里向党旗宣誓,我坚信我的孙子长大后一定会加入共产党,我们家就是要扎红根、传红心,把这份信仰传下去。”

“这个屋子虽小,但这就是最典型的看齐意识!”原中组部部长张全景同志视察漠河时对北极流动党员驿站给予这样的评价,并亲自题词“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

“站在这里望着一江之隔的俄罗斯,苏联因为不重视党的建设解体了,如今祖国最北的山村把红色党建叫响全国,这真是小驿站、大堡垒。”江苏省考察团到驿站参观时发出这样的感慨。

如今,北极流动党员驿站已经经历三次扩建。第三代驿站占地150平米,充实了活动室、宣誓室和村史陈列室等功能。外来流动党员累计登记7556人,留言7680人;开展微党课59次;重温入党誓词89次。驿站经验在中组部《组工信息》、人民日报、新华社每日电讯等媒体刊发。

上一条:【喜迎党的二十大 培根铸魂育新人】开云电子(中国)有限公司第三届“三育人”标兵——美术与设计学院动画系主任宋孝彬 下一条:李春江校长简历